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三区|亚洲欧美在线观看网站|亚洲中文精品有码视频在线|迷奷系列久久精品一区

    <ul id="tfx9v"></ul>
      首頁 | 品牌聲明 | 網站建設 | 網址導航 | 加入收藏
       
      當前位置:農業(yè)網首頁 > 農業(yè)資訊 > 行業(yè)動態(tài) > 綠色發(fā)展 引領農業(yè)走向未來
      綠色發(fā)展 引領農業(yè)走向未來
      農業(yè)網   時間:2019/6/27 15:23:00  來源:省農業(yè)農村廳  閱讀數:358

      2004年至2019年,中央一號文件連續(xù)16年以“三農”為主題,凸顯“三農”問題的重要性。隨著現代農業(yè)的發(fā)展,“綠色”“生態(tài)”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。從各級政府到農業(yè)經營主體,從經營者到消費者,越來越關注農業(yè)綠色發(fā)展。農業(yè)農村部為此還專門制定了《2019年農業(yè)農村綠色發(fā)展工作要點》,推進農業(yè)綠色發(fā)展。      

      70年來,我市農業(yè)經過“要高產”向“要效益”轉變,如今又向“要綠色”的方向發(fā)展。一些農業(yè)經營主體,早已聞風而動,緊隨時代的潮流轉型提升。6月25日,記者采訪了衢州市佳禾藍莓科技有限公司和衢江區(qū)翁源家庭農場,從中深刻感受到農業(yè)綠色發(fā)展的“風向標”。     

      種藍莓,一畝地花5000元改良土壤     衢州市佳禾藍莓科技有限公司的藍莓基地位于柯城區(qū)萬田鄉(xiāng)慈張村,占地230畝,種了100畝藍莓,60畝櫻桃,以及20畝枇杷、果桑和李子等。     

       “為改良土壤,每畝地施了2噸有機肥、2噸木屑、1噸泥炭。”“佳禾公司”負責人翁建強告訴記者,前前后后,每畝地改良土壤的費用,達5000元。

      這可是“大手筆”,為什么要這樣做呢?翁建強介紹,他原先是種花卉苗木的,種植面積達100多畝。市區(qū)鹿鳴公園首批向日葵“花海”,就是他種的。由于近年花卉市場有所萎縮,他考慮轉型。在鄉(xiāng)村振興大背景下,經過前期的充分準備,他將發(fā)展目標投向綠色農業(yè)。2017年10月,在慈張村以每年每畝700斤稻谷的流轉費,流轉土地45畝。去年12月又流轉185畝,種植水果。     

      “當時地上白茅草很高,一片荒涼。”翁建強說,要想種出高質量的水果,搶占市場,*步首先要用有機肥改良土壤。改良土壤的成效明顯,2017年12月種的藍莓,現在已有六七十厘米高了,今年有少量掛果,估計到明年就可批量上市。     

      記者看到,一壟壟藍莓的壟間,鋪上了綠綠的草坪。田間的一些小路上,也鋪上了草坪,路兩邊種了雞爪槭、桂花、黃山欒樹等綠化樹種。“我還打算在路兩邊種些長夏石竹、馬鞭草和酢漿草等草花。”翁建強說,利用自己種花卉苗木的優(yōu)勢,他計劃將藍莓基地打造成公園式田園。像田壟間種草坪,不僅可以抑制雜草生長,營造自然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,而且以后游客上門采摘,也不會弄臟鞋襪。     

      藍莓基地目前正在進行有機認證。“水、肥、土壤等,都要經過嚴格檢測。”翁建強說,基地嚴格按照有機認證要求開展生產,禁用有機磷農藥,盡量少用或不用化肥。“未來,綠色農產品的發(fā)展空間更大。”     

      種水稻,“古法今用”受市場歡迎     衢江區(qū)翁源家庭農場從2015年開始,采用“古法種稻”,種出的“大寨豬不理”有機米,每10斤售價高達398元,卻供不應求。     

      農場負責人曾小峰經常在微信朋友圈曬農場的高山梯田。春天是一幅云霧繚繞的農耕圖,夏天是一層層綠色的稻浪圖,到了秋天則變成了金色的豐收圖。     曾小峰原先一直在外打拼,9年前回到家鄉(xiāng)。有*,無意中看到有商家將變質的大米“回爐”加工,這讓他萌生了回家種糧的想法。     

      曾小峰曾經在這片梯田所在的高山腳下種了三年無公害水稻。他是村支書,成立了種糧合作社,帶著村民一起種無公害水稻。*年有七八十戶農戶種,第二年還剩5戶,到了第三年就剩他自己種了。“農戶偷偷打農藥,觀念轉不過來。”曾小峰只好一個人種,這樣全程生產可以把好每一道關。     

      這片梯田共50畝光景。幾年下來,一粒化肥也沒施到田里,施的都是有機肥,治蟲是用草木灰治的。曾小峰說,經過幾年的摸索,農場已經掌握了有機水稻種植技術。“比如蟲害防治,原生態(tài)田間,益蟲會吃掉一部分害蟲;晝夜溫差大,會凍死一部分害蟲;種植密度、灌水量也會影響蟲量多少。”     

      正常年份,這片梯田年可產8000斤有機大米。去年,因為麻雀和野豬特別多,只產了4000斤大米。一些客戶成了農場的固定客戶。如市區(qū)一位客戶,每個月要農場供應50斤大米,已經連續(xù)供應了三年。     

      雖然種植有機大米的效益并不算高,但曾小峰說,基于自己對農業(yè)綠色發(fā)展的情懷和人們對安全食品的需求,他會在這條路上堅持走下去?,F在,他不僅種有機稻米,還種了2畝紫山藥、30畝獼猴桃,都是按有機標準進行種植的。

      農業(yè)網(Agronet.com.cn)微信掃一掃: 盡“掃”天下農商情

      農業(yè)網編輯:agronetgll首頁 打印 字體 [ ]

      轉發(fā)到:

      版權與免責聲明
      ①本網注明“稿件來源:農業(yè)網(Agronet.com.cn)”的所有文字、數據、圖片和音視頻稿件,版權均屬“ 農業(yè)網”(Agronet.com.cn)所有,任何企業(yè)、媒體、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、鏈接、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。凡經本網協議授權,在使用時必須注明“稿件來源:農業(yè)網(Agronet.com.cn)”,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。
      ②本網未注明“稿件來源:農業(yè)網(Agronet.com.cn)”的文/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,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。如其他媒體、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,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“稿件來源“,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。如擅自篡改為“稿件來源:農業(yè)網(Agronet.com.cn)”,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。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,請及時與我們聯系。
     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,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,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,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“農業(yè)網”(Agronet.com.cn)聯系。
      本站所用的字體,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,請告知我們 service@agronet.com.cn,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