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用密碼蹭wifi,這個村子用蘑菇蹭“熱點”。當然,這個村子蹭的“熱點”不是網絡信號,而是旅游致富的訊息。
在福??h闊克阿尕什鄉(xiāng)阿克烏提克勒村看到,當地102戶村民,有20多戶村民都從事和種蘑菇相關的事情。他們每天早上會到村里的蘑菇大棚學習菌棒培植的知識,了解蘑菇采摘的節(jié)奏,交流蘑菇銷售的心得。
阿勒泰地區(qū)福??h阿克烏提克勒村*書記劉民介紹,村子現已投入了200多萬元用于建設具有“大環(huán)境小氣候”功能的蘑菇培植大棚。這種大棚無懼天氣變化,即便室外溫度零下30攝氏度,大棚內的蘑菇也可以正常生長。如今,村里共有3座這樣的大棚,每個大棚可放1.8萬至2萬個菌棒,后期還將建設3座蘑菇大棚。每個大棚每天可供應上百公斤的蘑菇,事實上,這么多的蘑菇,在當地依舊供不應求。
其中,有不少蘑菇的消費群體是前來海上魔鬼城旅游的游客。阿克烏提克勒村距福??h城只有8公里,與當地主要景區(qū)——海上魔鬼城景區(qū)毗鄰。海上魔鬼城景區(qū)的雅丹地貌延伸到了這個村子的周邊,色彩斑斕的雅丹地貌是村子的日常背景。鑒于當地的地域特點,福海縣在開發(fā)旅游產業(yè)的同時,將阿克烏提克勒村納入了海上魔鬼城旅游環(huán)線當中。
于是,越來越多的游客在領略了海上魔鬼城的瑰麗風景后,會路過這個村子,停下腳步。為留住游客,阿克烏提克勒村便開發(fā)了蘑菇產業(yè),以及一系列和蘑菇有關的菜肴。一來二去,蘑菇就成了當地的一道“招牌”,在口口相傳中,游客會嘗一點蘑菇,買一點蘑菇。就這樣,當地居民用蘑菇蹭上了旅游發(fā)展的熱點。接下來,阿克烏提克勒村會投入600萬元,用于排污設施的建設,以提升游客的旅行舒適度。
目前,福海縣正引導阿克烏提克勒村深入挖掘哈薩克民俗文化,致力于打造“一戶一特色”的“中國·哈薩克民俗*村”。2017年,黑龍江省援疆前方指揮部將*脫貧作為援疆扶貧工作的突破口和發(fā)力點,為阿克烏提克勒村投入援疆資金,提升村容村貌。目前,福海縣已針對阿克烏提克勒村組織實施了美化亮化工程,并對當地的民俗民宿進行建設,投入建設了庭院經濟項目,逐步對村子里的農家樂和民宿進行提升改造。
該村的旅游基礎設施日趨完善,并成立了哈薩克民俗刺繡合作社、哈薩克民俗紡織合作社,同時,該村還利用交通區(qū)位優(yōu)勢,打造適合自駕、徒步、騎行等精品旅游線路。
農業(yè)網(Agronet.com.cn)微信掃一掃: 盡“掃”天下農商情
相關新聞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