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三区|亚洲欧美在线观看网站|亚洲中文精品有码视频在线|迷奷系列久久精品一区

    <ul id="tfx9v"></ul>
      首頁 | 品牌聲明 | 網站建設 | 網址導航 | 加入收藏
       
      當前位置:農業(yè)網首頁 > 農業(yè)資訊 > 國內綜合 > 聊城高唐:誓將沙洲變林海(圖)
      聊城高唐:誓將沙洲變林海(圖)
      農業(yè)網   時間:2018/12/5 16:00:00  來源:聊城日報  閱讀數:381

      楊樹

        在全國生態(tài)鎮(zhèn)——山東聊城高唐縣清平鎮(zhèn),有一個特殊的村莊叫清平新村,村民200余戶,是從其他村“抽調”來的,戶口還在原村。每戶并不是隔墻而居,而是住在一塊30畝見方的田園中間。這每戶的30畝地,四周栽植速生楊,占地15畝,中間15畝種植莊稼、果樹等。林海深處的這些住戶以樹為籬,分散在清平森林公園南、東、西周邊6000多畝的沙地中。

        清平新村的出現是清平鎮(zhèn)生態(tài)文明建設的一個典型,始于改革開放初期的1982年,為把桀驁不馴的沙龍變成平原綠洲,當地干部群眾拿出“誓將沙洲變林海”的氣魄,演繹出一段綠色接力、激情燃燒的歲月。

        昔日荒坡風沙漫天

        土地不平,“駱駝腰”一個接一個。吃飯得抽空,看著沒風了抓緊吃,風一來碗里落一層土。沙土存不住水,又沒有機井澆地,莊稼也不長,只能荒著。這是已過古稀之年的孫樂民的回憶。

        清平鎮(zhèn)位于黃河故道上,全鎮(zhèn)沙地面積2.6萬多畝,占可耕地面積的43%。其中2萬畝用于建造國有林場,6000多畝定位于農林并重。70年代末期,風沙害得這里的群眾睜不開眼、吃不上飯。

        風沙再狂,總有人不甘服輸。

        多少年來,為了治服這條桀驁不馴的沙龍,清平人設計了一個又一個綠化方案,但一個個被現實否決。1982年,他們又制定了“林農并重、修建路渠、承包經營”的開發(fā)治理新方案,同時把家庭聯產承包制的經驗引用到綠化沙地上。為此,鎮(zhèn)里出臺了優(yōu)惠政策,包括承包戶五年內不交提留和農業(yè)稅;每戶承包30畝地,30年不變,允許繼承轉讓;樹木成材后,鎮(zhèn)、村、戶按照1:2:7分成,林間收入全歸承包戶;鎮(zhèn)政府為每戶解決低息貸款1300元,補助300元,幫助在承包方內蓋房、打井;本村鎮(zhèn)的農民優(yōu)先承包,也可跨鄉(xiāng)鎮(zhèn)、跨縣承包;本鎮(zhèn)的承包戶在原村的承包田其承包權不變。優(yōu)惠的政策吸引了眾多承包戶,臨清市、莒縣、東平縣等的農民也聞訊來到清平鎮(zhèn),簽訂了承包合同。

        村民爭當“綠色戰(zhàn)士”

         “年輕的時候我父親就來到這里了,那時候我才13歲,經常來看父親,在樹林中玩耍。這一晃就35年了,樹伐了好幾輪,我對這片樹充滿感情。”李傳軍的老家是臨清市金郝莊鎮(zhèn)李洼村,他在1999年也來到了新村,子承父業(yè)。李傳軍把30畝地全都種上了楊樹,他每天都來到樹林中,不時攤開手量一量樹的粗度,他也很樂意聽腳踩落葉發(fā)出的沙沙聲,“就像音樂”。“當年我家栽楊樹800棵,中間種果樹400棵,樹下間作蔬菜,當年收益1400元。1988年,楊樹成材開始輪伐,到1992年處理完畢,累計收入5.6萬元,僅楊樹一項,平均每年收入5600元。加上果樹及其他間作收入,每年都在1萬元左右。”惟其艱難,所以記憶猶新,孫樂民是*批在新村落戶的人。

        據清平鎮(zhèn)林業(yè)站站長陳瑞忠介紹,當年鎮(zhèn)上對6000多畝沙地進行了統(tǒng)一規(guī)劃:每30畝為一方,由一戶承包,每方四周栽植5行沙蘭楊,占地15畝,做防護林帶;中間15畝由承包戶自由安排種植,給每戶蓋三間瓦房,打一眼機井。數年之間,200多戶人家前來落戶。在當地干群的努力下,昔日的“北大荒”如今田成方、樹成行、路相通、渠連網、六畜興旺、瓜果飄香。

      農業(yè)網(Agronet.com.cn)微信掃一掃: 盡“掃”天下農商情

      農業(yè)網編輯:agronetlnn首頁 打印 字體 [ ]

      轉發(fā)到:

      版權與免責聲明
      ①本網注明“稿件來源:農業(yè)網(Agronet.com.cn)”的所有文字、數據、圖片和音視頻稿件,版權均屬“ 農業(yè)網”(Agronet.com.cn)所有,任何企業(yè)、媒體、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、鏈接、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。凡經本網協議授權,在使用時必須注明“稿件來源:農業(yè)網(Agronet.com.cn)”,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。
      ②本網未注明“稿件來源:農業(yè)網(Agronet.com.cn)”的文/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,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。如其他媒體、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,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“稿件來源“,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。如擅自篡改為“稿件來源:農業(yè)網(Agronet.com.cn)”,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。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,請及時與我們聯系。
     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,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,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,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“農業(yè)網”(Agronet.com.cn)聯系。
      本站所用的字體,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,請告知我們 service@agronet.com.cn,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