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三区|亚洲欧美在线观看网站|亚洲中文精品有码视频在线|迷奷系列久久精品一区

    <ul id="tfx9v"></ul>
      首頁 | 品牌聲明 | 網站建設 | 網址導航 | 加入收藏
       
      當前位置:農業(yè)網首頁 > 農業(yè)資訊 > 三農人物 > 山東馮傳榮:種植戶信賴的“植物大夫”
      山東馮傳榮:種植戶信賴的“植物大夫”
      農業(yè)網   時間:2018/7/9 10:45:00  來源:人民日報  閱讀數:416

        今年53歲的馮傳榮,出生在山東省棗莊市市中區(qū)西王莊鎮(zhèn)馮劉耀村,祖祖輩輩務農為生。家里人口多勞力少,讀書期間每到收獲季節(jié),馮傳榮只能放下學業(yè)回家?guī)兔Ω铥溩?、砍玉米、刨地瓜,汗水交織著淚水,走過一個個三夏三秋。

        1984年高考,馮傳榮填報的5個志愿全為農校。老師、同學不理解,家里人也反對,但是她心里始終只有一個信念,那就是學好本事來改變生她養(yǎng)她的這片土地。三年后,她如愿被分配到了市中區(qū)農業(yè)局植保站,做了一名技術人員。

        要攬瓷器活,得有金剛鉆。參加工作后,馮傳榮不滿足學校里學到的知識,注意利用一切機會加強自己的業(yè)務學習,不斷拓展知識面。

        為盡快建立符合綠色食品安全生產標準的植保技術體系,馮傳榮開始新農藥應用與農產品安全生產方面的試驗研究,摸索出一套安全使用無公害農藥的技術和方法。特別是近幾年引進的生物菌肥與菌劑,經過多地多作物多季節(jié)試驗,她提出了保健栽培技術理念。這一管理理念解決了因土壤惡化造成的病蟲害,設施蔬菜連作障礙、土傳病蟲害等問題得到了緩解,為常年種植的老棚找到了一個以菌克菌、投資少、見效快的栽培方法。在正常管理下作物少發(fā)病,可以延長一到兩個月收獲期,既減少了農藥與化肥的使用量,也提高了產量和品質,在草莓、黃瓜、番茄、辣椒上表現都很突出,為種植戶畝增效益3000—5000元。

        為讓更多的鄉(xiāng)親掌握先進的農業(yè)技術,馮傳榮在農技推廣上投入了很大精力。多年來,她先后舉辦培訓班100余場次,趕科技大集10多次,培訓農民8000余人次,編寫發(fā)放技術明白紙10萬余份,致力于綠色蔬菜保健栽培技術推廣,為食品安全、土壤改良撐起一片天地。

        關鍵時刻,解急救困見真功

        馮傳榮的足跡踏遍了市中區(qū)每一片農田,人們稱她為市中區(qū)的“農業(yè)活地圖”。每個有規(guī)模的種植戶都知道她的名字,在栽培種植管理上遇到解決不了的難題,只要找“植物大夫”馮傳榮,就一定會得到她的“靈丹妙藥”。

        2015年3月的*,臺兒莊區(qū)南洛村村民秦興華打電話,說他種的黃瓜出了問題,聽到他那焦灼、迫切的語氣,馮傳榮推掉所有事情,去了南洛。棚內的情景讓她大吃一驚,黃瓜蔓上只有上部三片葉是綠色但還帶著病斑,整個棚里毫無生氣。

        看到秦興華夫妻二人期盼的目光,馮傳榮感到沉甸甸的責任。她找來鏟子,挖出了根,看到根系很弱但沒死,病都在葉片上——霜霉、角斑、靶斑。馮傳榮當即制定了一套治療方案,并傳授了處理方法及管理大棚的注意事項。一星期后,秦興華發(fā)來整棚葉綠花黃的照片,棚里又煥發(fā)勃勃生機,半個月后重新結瓜了。他家當年不僅收回了成本,還凈賺了一萬多元。用同樣的方法,馮傳榮又挽救了40多個大棚,為種植戶挽回了損失,得到了他們的認可與信賴。

        12316是三農服務公益熱線,自從2011年開通后電話不斷。馮傳榮經常接到外地農民打來的電話,果樹的、花卉的、苗圃的、中藥材的,她總是耐心解答。近幾年,馮傳榮被農業(yè)局安排到旺達農業(yè)科技公司做技術顧問,她利用晚上時間,一村一村地為種植戶講解種植技術,解決存在的問題。借助微信平臺,她建立了旺達種苗群和馮傳榮工作站,把大多數有微信的種植戶拉入群內,既幫助他們解決問題,也經常在群內發(fā)布新的技術信息。

        “有困難,找馮姐。”多年來,馮傳榮的手機就是農技110。早上5點多就有人打電話,*下來接手機接得她頭暈腦漲,但她依然是24小時開機,從不拒絕一位農戶的咨詢。

        由于長期休息不好,46歲的時候馮傳榮患上了高血壓,但她仍然奔走在田間地頭,從來沒有節(jié)假日。80多歲的老父親調侃她說:“她比大干部還忙,來看我一趟凳子沒坐熱就又走了。”

        斗轉星移,懷著愛崗敬業(yè)的赤誠之心,馮傳榮從未離開過自己熱愛的這片土地,足跡踏遍棗莊的各大種植基地。“每當看到鄉(xiāng)親們開心的笑臉,我覺得再忙再累也值!”在農技推廣的道路上,馮傳榮不忘初心,一如既往地堅守崗位,默默奉獻。

      農業(yè)網(Agronet.com.cn)微信掃一掃: 盡“掃”天下農商情

      農業(yè)網編輯:agronetlouchaochang首頁 打印 字體 [ ]

      轉發(fā)到:

      版權與免責聲明
      ①本網注明“稿件來源:農業(yè)網(Agronet.com.cn)”的所有文字、數據、圖片和音視頻稿件,版權均屬“ 農業(yè)網”(Agronet.com.cn)所有,任何企業(yè)、媒體、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(xié)議授權不得轉載、鏈接、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。凡經本網協(xié)議授權,在使用時必須注明“稿件來源:農業(yè)網(Agronet.com.cn)”,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。
      ②本網未注明“稿件來源:農業(yè)網(Agronet.com.cn)”的文/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,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。如其他媒體、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,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“稿件來源“,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。如擅自篡改為“稿件來源:農業(yè)網(Agronet.com.cn)”,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。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,請及時與我們聯系。
     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,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,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,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“農業(yè)網”(Agronet.com.cn)聯系。
      本站所用的字體,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,請告知我們 service@agronet.com.cn,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