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三区|亚洲欧美在线观看网站|亚洲中文精品有码视频在线|迷奷系列久久精品一区

    <ul id="tfx9v"></ul>
      首頁 | 品牌聲明 | 網站建設 | 網址導航 | 加入收藏
       
      當前位置:農業(yè)網首頁 > 農業(yè)資訊 > 國內綜合 > 四川:雨露滋潤茶苗壯 黃茶產業(yè)前景好
      四川:雨露滋潤茶苗壯 黃茶產業(yè)前景好
      農業(yè)網   時間:2018/1/19 9:16:00  來源:中國網  閱讀數:412

        “現在,全縣大力發(fā)展黃茶,我們也投入60多萬元發(fā)展150畝,去年9月中旬才完成整地,然后從浙江調苗子回來栽。”1月15日,在旺蒼縣化龍鄉(xiāng)石川村黃茶園,正忙著察看黃茶長勢的天緣種植養(yǎng)殖專業(yè)合作社現場管理人員趙樹林說,“種植技術由我們出,村民來務工掙錢。”

        近年來,在旺蒼縣20萬余畝茶園中,以福鼎大白、名山131、福選9號、龍井43號等綠茶品種一統(tǒng)天下的格局正在改變,一種比普通綠茶更個性十足的黃茶在茶園中搶占一席之地,黃茶市場價格炙手可熱,旺蒼趁勢把黃茶作為茶業(yè)供給側改革的主攻方向。

        然而,這一具有極大前景的新興產業(yè),卻受制于小小茶苗的供給。千方百計增大黃茶苗的供應量正成為旺蒼茶業(yè)發(fā)展的當務之急。

        質好茶靚效益高

        2014年開始,旺蒼縣木門鎮(zhèn)龍山村茶葉專業(yè)合作社采取“公司+合作社+基地+農戶”的模式,利用低產茶園改造和新建茶園,種植了500畝黃茶,2017年已試投產。

        據了解,旺蒼縣所種植的黃茶為中國農業(yè)科學院茶葉研究所選育的珍稀黃茶品種“中黃1號”。黃茶雖是綠茶中的一種,但其獨特的“葉色金黃、葉底嫩黃、茶湯鵝黃”增加了觀賞性,比一般綠茶更香,口感清淡鮮爽。

        “因旺蒼與中國農業(yè)科學院茶葉研究所有合作關系,就把‘中黃1號’推薦到了旺蒼。”旺蒼縣農業(yè)局局長何茂華說,“2010年在木門鎮(zhèn)試種了50畝,2013年初投產,品質和效益顯著,縣上提出了‘鞏固提升綠茶產業(yè),突破發(fā)展黃茶產業(yè)’的發(fā)展思路,得到了省上的充分肯定。”

        4年來,旺蒼縣采取“公司+專業(yè)合作社+基地+農戶”“公司+基地+農戶”“專業(yè)合作社+基地+農戶”等多種模式推動黃茶產業(yè)發(fā)展,2017年已達到6000余畝,其中投產茶園500畝。

        龍山村茶葉專業(yè)合作社理事石義良說:“目前,黃茶的價格不錯,干茶全縣統(tǒng)一定價8800元/斤。農戶以一半的土地入股,等見了效益都有紅可分。”

        自給自足促發(fā)展

        盡管黃茶每年以上千畝的速度推進,但與預期差距甚遠??h上的目標是到2020年打造5萬畝黃茶,每個當年脫貧的貧困村都要建一個小產業(yè)示范園。然而,到2017年也只發(fā)展了6000余畝。

        發(fā)展慢的主要原因竟是小小的茶苗!一是量少,二是價高。

        “我們在2014年依托米倉山公司建了一個幾十畝的育苗基地,每年出的苗子僅能滿足700多畝扦插。旺蒼晝夜溫差大,對育苗影響較大,出苗率僅百分之二三十,導致育苗成本比較高。”縣農業(yè)局茶葉站站長胥錦樺說,“在黃茶的原產地浙江,出苗率接近60%。茶苗還得大量從浙江引進,但全國的黃茶育苗企業(yè)不過3家,每年出苗才1000多萬株,僅能滿足3000多畝栽植。”

        現在,旺蒼茶苗僅能滿足每年發(fā)展近2000畝。余下時間*多3年,面對5萬畝目標壓力,突破口在哪?

        據胥錦樺介紹,“中黃1號”是在浙江低海拔地區(qū)選育的品種,卻要在旺蒼海拔600-1000米的地區(qū)進行種苗繁育,首當其沖的是要攻克育苗技術難題。“目前,全縣正著手籌建1個200-300畝的黃茶良種繁育基地,并準備聘請2-3名技術人員長期駐扎指導,根據當地氣候特點,攻克育苗難關,從根本上解決全縣種苗的供應問題。今年9-10月即可建成,到2019年秋季,全縣的黃茶苗子就可自給自足了。”

        隨著黃茶育苗技術的成熟,茶苗價格已由1.8-1.9元/株回落至2017年的0.58元/株。今后,隨著旺蒼解決了黃茶育苗技術難題、良種繁育場的興建,茶苗實現本地供應,茶苗價格還將進一步回歸理性。屆時,全縣發(fā)展黃茶的勢頭將更為強勁。

      農業(yè)網(Agronet.com.cn)微信掃一掃: 盡“掃”天下農商情

      農業(yè)網編輯:agronetyanglei首頁 打印 字體 [ ]

      轉發(fā)到:

      版權與免責聲明
      ①本網注明“稿件來源:農業(yè)網(Agronet.com.cn)”的所有文字、數據、圖片和音視頻稿件,版權均屬“ 農業(yè)網”(Agronet.com.cn)所有,任何企業(yè)、媒體、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(xié)議授權不得轉載、鏈接、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。凡經本網協(xié)議授權,在使用時必須注明“稿件來源:農業(yè)網(Agronet.com.cn)”,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。
      ②本網未注明“稿件來源:農業(yè)網(Agronet.com.cn)”的文/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,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。如其他媒體、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,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“稿件來源“,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。如擅自篡改為“稿件來源:農業(yè)網(Agronet.com.cn)”,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。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,請及時與我們聯系。
     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,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,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,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“農業(yè)網”(Agronet.com.cn)聯系。
      本站所用的字體,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,請告知我們 service@agronet.com.cn,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。